中国教育:什么是品德
发表时间:2019-09-09 16:09文章来源:诗悦中学教育网
品德修养就是指本人在个人行为中常主要表现出去的相对稳定的、一惯的特性和倾向性。
是必须社会发展的社会道德标准和标准在本人观念和个人行为中的反映。
由社会道德了解、社会道德感情、社会道德信心、道德意志和个人行为等要素组成。
在我国共产主义時期,最大尚的、充分体现无产阶级和众多劳动者权益的是共产主义品德修养。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
道德品质表现为:
1、社会道德观念,包含社会道德了解、社会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社会道德信心等。
2、个人行为,包含社会道德语言、社会道德攻坚和社会道德习惯性等。
社会道德观念造成并调整大家相对的个人行为,个人行为保持、推进和推进大家相对的社会道德观念,两者综合性组成自己的品德修养情况。
在历史上各种各样伦理学说都依据其所意味着的社会发展或阶层的社会道德标准和标准,明确提出相对的品德修养的层面管理体系。
如古代中国的儒学,明确提出了以 “仁”为关键的,包含“智、仁、勇”,“恭、宽、信、敏、惠”和“温、良、恭、俭、让”等品德修养的层面管理体系。
马列主义伦理学觉得,实际人际关系情况是品德修养产生和发展趋势的客观性基本,报名参加社区实践活动是品德修养产生和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本人的主观努力和个人修养是品德修养产生和发展趋势的本质标准。
针对共产主义品德修养的产生而言,更应重视于报名参加革命实践、接纳共产主义文化教育和自身品德修养。
- 上一篇:中非职业教育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乌干达举行
- 下一篇:老师要不要家访
热门资讯
- 孩子老是不想去学校怎么办呢 06-25
-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07-19
- 狭义的教育是什么 09-08
- 中学阶段是什么 10-04
- 中学教育是什么意思 10-15
- 中学教育主体是什么 10-24